热搜: 蓝冠注册平台(中国)百度百科
稻谷黄,秋收忙。全国多地喜迎丰收。
陕西安康:稻谷黄秋收忙 30余万亩水稻迎丰收
陕西安康30余万亩水稻陆续迎来收获季。当地组织机械开足马力,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
在陕西安康汉滨区吉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空气中弥漫着稻香。
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荣涛:我今年种植了82.2亩水稻,今年是个丰收年,亩产平均下来能收900—1000斤左右。
从9月上旬开始,安康市汉滨区5.01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维护工作,保障秋收工作顺利进行。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长虹:科学合理安排晾晒、烘干、存储等工作,指导好秋播油菜、小麦等作物适时适墒种植,既要确保秋粮作物颗粒归仓,也为来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据了解,安康全市今年共种植水稻30.6万亩,种植玉米125.09万亩。截至9月12日,安康市水稻收获7.29万亩,玉米收获63.74万亩。
重庆:稻浪翻滚农机忙 助力水稻颗粒归仓
在重庆,垫江县的45.6万亩水稻同样迎来了金秋九月的稻谷飘香,当地农技部门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垫江县今年共有1300余台次收割机投入秋收,水稻收割机械化率超过98%。
在垫江县三溪镇的优质稻种植基地里,稻浪翻滚,四台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间,收割、脱粒、碎秆、装车,一气呵成。
重庆市垫江县三溪镇水稻种植户 洪昌俊:每天收割200多亩,预计4天左右全部收完,机械化收割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
据了解,垫江县今年共有1300余台次收割机投入秋收,水稻收割机械化率超过98%,目前,当地完成水稻机械化收割40万亩左右。
甘肃兰州:东西部协作结硕果 千亩赤金西瓜迎丰收
这两天,甘肃兰州皋兰县的1200亩赤金西瓜喜获丰收。这是当地在与天津市东丽区“东西部协作”项目扶持下首次引进种植的西瓜新品种,亩产可达七千至八千斤,市场价格也比传统的绿皮西瓜高出了不少。
在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的赤金西瓜种植大棚里,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筐,一批批新鲜的黄皮西瓜通过拖拉机转运到集中发货点后,即刻就被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村支部书记 魏正家:前两天我们总共是摘了300多亩,300多亩已经全部运出去了,卖到沿海这边。
赤金西瓜因其瓜皮金黄,也被称为黄皮西瓜。兰州市皋兰县具有海拔高、土壤养分足、昼夜温差大等良好的种植条件,因此,在这里种出的赤金西瓜口感脆甜,首批西瓜刚一成熟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皋兰县赤金西瓜种植基地是该县与天津市东丽区的“东西部协作”项目之一,在协作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作者:申峥峥 金学慧(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察看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并鼓励青年学子树牢科技报国志,担当时代重任。
也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围绕加强政治引领、突出大胆使用、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硬举措”,就进一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政治引领,给青年科技人才“指灯塔”。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若干措施》把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爱国奉献、科学报国的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教育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德才并修”,鼓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让提升创新实力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伴而行。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讲好党史故事,讲好科学家的故事,通过榜样力量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担当作为、创新求实、专心研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大胆使用,给青年科技人才“加担子”。《若干措施》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担纲领衔、脱颖而出的机会。一是“挑大梁”。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机会,如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二是“重领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由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任务。三是“不设框”。打破传统条件对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科研项目的限制,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申报年龄可放宽到40岁,并不设职称、学历限制。四是“出主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决策,在重大议题上贡献青年智慧。规定国家科技计划等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科技奖励等评审专家组,以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基地等绩效评估专家组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青年学术带头人发起和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更大舞台,他们才能释放更大能量。《若干措施》的实施,必将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有更多机会扛大旗、打头阵、当先锋,有更多机会在重要科研岗位上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
早期支持,给青年科技人才“搭梯子”。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也是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若干措施》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路上更多具体务实的帮扶。比如,强化职业早期支持,逐步扩大中央高校、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用于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比如“托举式培养”让青年英才快速“冒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扩大对职业早期青年人才支持规模,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苗子的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同时探索青年科技人才与战略科学家传帮带机制,为青年人才“牵马引路”。再比如培养和提升博士后独立科研能力,博士后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应创造条件支持博士后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推动科研单位面向博士、博士后开展科研职业生涯培训,加速博士、博士后从“学生”到“学者”蝶变。年轻人,正是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干劲十足、潜力无限的关键阶段,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早期支持,可以让他们早上手、早锻炼、早成长。
国家的出路在创新,创新的未来在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当代青年必将在更广阔的科研舞台上大有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 02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