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健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近日,新疆霍城首届商学院越野接力赛举行,参赛者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等全国18所高校商学院。这是江苏无锡援疆工作组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宣传新疆、推介霍城的一次积极探索。
2002年,霍城被中组部确定为援疆试点县,2007年,阿合奇被确定为全国边境少数民族特困扶贫开发试点县,两县均由无锡市结对支援。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教师、医生共900多人,跨越4800多公里,从太湖之滨奔赴天山深处,为边疆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共同谱写东西部协作发展“协奏曲”。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如何带动边疆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一招。
阿合奇县位于天山南脉腹地,海拔高、日照长、土地贫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无锡市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以下简称“前方工作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将以沙棘为主栽品种的特色林果业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2018年引进中科沙棘科技有限公司,从政策到资金提供多方面支持。
在新疆中科沙棘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原浆产品进行分拣、打包和装箱。“2021年,公司联合新疆农业大学成立新疆沙棘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现已生产出原浆、果汁、冻干粉、沙棘茶等18款畅销产品。沙棘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带动更多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该公司总工程师詹力豪介绍。
2022年,阿合奇县引进投资2.1亿元的药用大蒜项目,投产运营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此外,前方工作组积极推进“逆向飞地”新模式,依托克州江苏产业园建设了无锡阿合奇工业园,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宣传阿合奇及克州的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制造业企业。目前,“飞地经济”已成为阿合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文旅融合激活新动能
如何活化文化遗产为发展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2015年,由无锡歌舞剧院和阿合奇县文工团创排的柯尔克孜族舞剧《英雄·玛纳斯》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演,并赴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姑娘戴着丰羽帽,少妇的耳饰轻轻摇,年轻人束着金腰带……”在阿合奇县玛纳斯研究中心,穿着民族服饰的艺人们弹起库姆孜,热情奔放地唱起《玛纳斯》,让人不由自主跟着节奏哼唱起来。该研究中心2021年建成后,共接待各类参观、考察、研学活动100余场次,成为推广玛纳斯文化的重要公益性机构。目前,《玛纳斯》被改编成歌剧、舞剧、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成为阿合奇文旅宣传的一张名片。
阿合奇的苏木塔什乡素有“中国猎鹰之乡”之称。2022年,前方工作组加大对当地非遗的保护和开发,持续打造集猎鹰文化、民间体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文旅品牌,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和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阿合奇的文旅融合发展,阿合奇县委副书记、无锡市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组长俞震旦满怀信心:“我们将阿合奇民族文化、特色人文、非遗传承等纳入旅游线路,打造精品沉浸式文旅项目。同时,借力‘无锡-阿合奇生活馆’文旅宣传窗口、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无锡市文博会等平台,展示阿合奇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遗文创,唱响‘新疆是个好地方,大美夏都阿合奇’文旅品牌。”
智力支持提升获得感
如何提升民生幸福底色?加强智力支持是重要举措。
无锡始终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强智力支持,让基层群众持久受益。
8月16、17日,霍城县江苏中学开展了“双新”培训融教教学研讨,包括新教材使用经验分享、新课程课标解读、集体备课作业设计、新课程微课展示等内容。“在无锡市的帮助下,学校的工作学习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本科上线率和本科上线人数近几年持续攀升,特别是‘江阴班’本科上线率达100%。”霍城县江苏中学党总支书记石秀芳说。
无锡累计选派援疆教师100余人到阿合奇县支教,选派优秀教师153人次开展讲学活动。为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援疆教师与当地教师开展“青蓝结对”,通过专题讲座、名师论坛、听课评课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育人才队伍。
在阿合奇县人民医院,一批批来自无锡的援疆医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阿合奇县人民医院院长董武介绍,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4月底到达阿合奇县后,重新组建ICU、建立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120指挥调度中心、完成了多项疑难手术。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 10版) 【编辑:梁异】
中新网广州9月14日电 (记者 王坚)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14日消息,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湾区产学研精准对接会”已在该局和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指导下举行,旨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
活动现场。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 供图
活动上,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物联网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7家新型研发机构,公开发布近百项最新核心技术成果,并重点对其中的11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路演,分享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案例和思考,以科技创新驱动力支持企业发展。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签约仪式。接下来,双方将秉持着“平等、互惠共利”的原则,进一步链接资源,在产学研合作上做出有益探索,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表示,此次合作鼓励了更多在穗机构与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合作,造福广州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本次对接会既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又是科技界多方参与、多层交流、多维合作的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汇聚创新资源的产学研平台作用,携手各界共同推动先进技术成果与湾区的产业对接。
“这次对接会成效显著,着眼于整个大湾区,以产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深化科学技术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表示,希望此次战略合作达成后,在双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协助技术落地,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聚集,激发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
据悉,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化论坛。(完)